壬寅初夏,6月1日,在今年端午節到來之際,商學院精心籌劃與組織,同文化產業管理教研室老師王新利博士一起,度過了一個充滿濃郁墨香的書法學習鑒賞的美好時光。
在活動中,王新利博士從中國書法的歷史緣起,沿著聯綿3000多年的歷史發展脈絡,聲情并茂講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及書法的魅力。書圣王羲之,楷書四大家“顏、柳、歐、趙”,以及近代的書法大家,王新利博士都一一講解。
當講到東漢末期中國漢字從隸書逐漸演變到魏碑,再演化到唐代的楷書。重點介紹了北魏時期,作為中國歷史當中北方鮮卑民族,北魏孝文帝推崇漢族文化,發展教育,一種介于漢晉隸書和唐楷間的獨特風格的新書體魏碑體產生,文化的融合有效地緩解了民族隔閡,促進文明進步和民族融合。
通過講解,老師們認識到欣賞書法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,就是了解書法歷史。漢字是否有書法價值,在于它一筆一畫的“出處”和所蘊含的“功力”及“創新”。所謂“出處”,是指這一筆一畫是臨摹哪位大書法家的。所謂“功力”,就是按照書法藝術標準所達到的水平。所謂“創新”,就是開拓了書法藝術表現的新手段、新疆域、新境界等。
講解過后,王新利博士親自提筆,為商學院撰寫了院訓,濃情端午,鑒賞書法,學習漢字文化,商學院教師受益頗深,感謝王新利博士。
(商學院 供稿)

